2023年伊始,存儲行業就有重磅消息,據外媒稱,知名存儲企業西部數據已經重啟與鎧俠的并購交易談判。該報道稱:“雖然潛在交易情況仍然不明朗,但雙方正在討論合并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問題。”

早在2021年,西部數據曾計劃以2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鎧俠,最終未能成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希捷,還有一個公司對鎧俠也是很有興趣,那就是美光。

強強聯手?

西部數據是位于美國的一家全球知名的硬盤廠商,其產品覆蓋極廣,包括面向數據中心的存儲系統、平臺和數據中心硬盤;在移動性終端與計算環境中提供用于車載、互聯家庭、工業與IOT、智能手機和平板、監控的移動閃存卡;以及用于計算、企業、游戲、NAS和監控的內置硬盤。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數據在資本市場上已完成多次并購,2011年,西部數據以43億美元收購日立環球存儲技術公司。2015年10月22日,西部數據宣布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總價190億美元收購閃存制造商SanDisk ,2017年9月,西部數據以183億美元收購東芝的半導體業務。

西部數據與鎧俠千億并購案重啟談判,強強聯手還是抱團取暖?

鎧俠的前身是日本東芝存儲,生產用于智能手機、電腦服務器和其他設備的NAND閃存芯片。但因為東芝陷入財務困境,2018年這部分業務被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由美國私募投資公司Bain Capital牽頭的一個財團,截至目前,鎧俠是日本僅存的一家能夠以領先的生產技術生產半導體的芯片制造商。

早在2021年,兩家存儲廠商之間的“緋聞”就一直不斷,西部數據擬以200億美元將鎧俠收入麾下,但該交易最后無疾而終。

據知情人士稱,西部數據和鎧俠之間的合并談判在2022年底恢復,雖然這筆潛在交易仍不明朗,但雙方都在考慮合并為一家上市公司。

實際上,作為兩家全球知名的存儲廠商,鎧俠和西部數據此前合作就極為密切,雙方不僅共同開發了第六代162層3D閃存技術,還擁有一家生產閃存芯片的合資企業,其一期總投資約1萬億日元的閃存工廠Fab7已于2022年10月正式竣工,并計劃于2023年初開始出貨162層閃存。

若該交易成行,那么存儲市場將會誕生一個新巨頭。據研究機構CFM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鎧俠和西部數據兩家公司合計市占率份額為29%,分別是15.7%、13.3%,分別排名第三名、第四名,而排名第一的三星在NAND Flash市場的份額則為33.4%,緊隨其后的是并入了英特爾NAND業務的SK海力士,市場份額達20.1%。

“抱團取暖”?

與其說西部數據與鎧俠的交易是“強強聯手”,不如說是在存儲行業寒冬下的“抱團取暖”。 

隨著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不斷放緩,此前“春風得意”的存儲產業開始迎來寒冬。在俄烏局勢、新冠疫情、通貨膨脹高企等因素的沖擊下,消費電子市場萎靡不振,尤其是進入2022年下半年,存儲市場萎縮嚴重,供需失衡,庫存攀升,DRAM與NAND Flash價格走跌。

TrendForce方面表示,DRAM價格自2022年初以來就一路走跌,2022年下半年合約價每季度跌幅更超過10%,顯見市場的嚴峻;NAND閃存市場同樣呈現供過于求的狀態,導致2022年第三季度晶圓價格跌幅達30%~35%,預計第四季度NAND價格持續下探。面對市場的這種狀況,存儲大廠罕見相繼宣布減產、縮減資本支出。

美光宣布近期將其晶圓開工量減少約20%,2023財年資本支出計劃同比減少33%;SK海力士方面表示,2023年資本開支將同比減少50%以上;鎧俠從2022年10月起將日本兩座NAND閃存工廠減產三成;西部數據也發布警告稱,將延后下一座NAND工廠的建廠時間。

低迷的市場表現在各企業的財報中可見一斑。作為存儲市場市占率最高的三星電子,分析師預計其在截至2022年12月的第四季度營業利潤約為718萬億韓元(約合56.4億美元),而這一數據比2021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約50%。分析師們普遍認為,隨著需求疲軟,關鍵存儲芯片價格同步下跌,三星電子本周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盈利指引時,可能顯示其利潤大幅下降。

美光科技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1日的2023財年第一財季業績。財報顯示,受存儲芯片市場持續下滑影響,該公司第一財季營收為40.9億美元,同比下降46.8%,低于市場預期的41.3億美元;凈虧損為1.95億美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23.06億美元。美光科技方面預計,2023財年第二財季營收約為38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的38.8億美元。

實際上,美光科技在其2022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電話會議上就曾表示:“盡管終端需求強勁,但由于對非內存組件短缺和宏觀經濟的擔憂,我們看到一些企業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客戶希望削減內存和存儲庫存。自2022財年第三財季開始,我們對DRAM和NAND的行業需求增長的預期有所下降,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將面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

不過,雖然在半導體下行周期,各細分領域都在“過冬”的情況下,存儲產業也不例外,但是隨著云計算、元宇宙、大數據、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興起,與消費電子市場截然不同,數據存儲需求會不斷增加,有望助力存儲產業在逆勢中前行,不斷成長。